2005年餐饮市场运行情况及2006年趋势展望
一、2005年餐饮市场情况
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 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亿元,同比增长17.8%。
分月看(按统计局以前公布但未调整的数据),年内有3次创下历年月度零售额新高记录,分别为:10月份846.7亿元、11月份823.1亿元、12月份905.1亿元。其中12月份最高,比上年同期增长24%,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1.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较高,分别为23%和3%。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餐饮业零售额最大,中部地区增长贡献率最强,西部地区餐饮业零售额占本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以下简称社零比)最高。东部地区11个省份零售额5007.7亿元,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的56.4%,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占东部地区社零比12.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4.8%和2.1%,广东、山东、江苏省零售额依然位列东部地区前三名; 中部地区8个省份2150亿元,占全国的24.2%,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占中部地区社零比13.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8.2%和2.5%,河南、湖北、湖南省仍位居前三名; 西部地区12个省份1724亿元,占全国的19.4%,比上年同期增长15%,占西部地区社零比14.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5.8%和2.2%。(见表1)
表1 2005年全国三大区域餐饮业发展情况比较
区 域 |
省份数 |
绝对额 |
占全国 |
增长率 |
高于社零 |
社零比 |
贡献率 |
拉动率 |
全 国 |
31 |
8886.8 |
100 |
17.7 |
4.8 |
13.2 |
17.41 |
2.25 |
东部地区 |
11 |
5007.7 |
56.4 |
17.4 |
3.1 |
12.5 |
14.81 |
2.12 |
中部地区 |
8 |
2150.0 |
24.2 |
20.4 |
6.5 |
13.1 |
18.21 |
2.53 |
西部地区 |
12 |
1724.0 |
19.4 |
15.0 |
1 |
14.9 |
15.81 |
2.21 |
分省份看,零售额方面,广东省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为1174.3亿元,雄居全国之首,保持了全国餐饮大省的地位,山东、江苏、四川、浙江分别名列全国第二、三、四、五位;增长率方面,吉林、山西、上海、天津、海南分别以53.3%、28.9%、25.4%、20.9%、20.9%位居前五名;贡献率方面,吉林、海南、上海、四川、山西分别以43.5%、25.1%、22.4%、20.5%、20.1%位居前五名。(见表2)
表2 2005年全国各省市餐饮业发展排序
名 次 |
省 份 |
零售额 |
省 份 |
增长率 |
省 份 |
贡献率 |
1 |
广 东 |
1174.3 |
吉 林 |
53.3 |
吉 林 |
43.45 |
2 |
山 东 |
753.0 |
山 西 |
28.9 |
海 南 |
25.14 |
3 |
江 苏 |
629.1 |
上 海 |
25.4 |
上 海 |
22.42 |
4 |
四 川 |
545.6 |
天 津 |
20.9 |
四 川 |
20.46 |
5 |
浙 江 |
533.2 |
海 南 |
20.9 |
山 西 |
20.13 |
6 |
河 南 |
497.5 |
江 苏 |
19.4 |
宁 夏 |
19.37 |
7 |
辽 宁 |
453.1 |
湖 南 |
19.3 |
新 疆 |
19.27 |
8 |
湖 北 |
386.6 |
河 北 |
19.1 |
天 津 |
19.02 |
9 |
河 北 |
354.3 |
福 建 |
18.9 |
甘 肃 |
18.78 |
10 |
上 海 |
350.3 |
新 疆 |
18.8 |
云 南 |
17.56 |
表3 2005年全国各城市餐饮业发展排序
名 次 |
城 市 |
零售额 |
城 市 |
增长率 |
城 市 |
社零比 |
1 |
上 海 |
350.3 |
上 海 |
25.4 |
西 安 |
20.6 |
2 |
广 州 |
301.7 |
长 沙 |
23.2 |
成 都 |
20.6 |
3 |
北 京 |
267.9 |
郑 州 |
22.7 |
大 连 |
16.4 |
4 |
成 都 |
205.4 |
南 京 |
21.5 |
广 州 |
15.9 |
5 |
西 安 |
205.4 |
天 津 |
20.9 |
郑 州 |
15.5 |
6 |
深 圳 |
179.5 |
武 汉 |
19.6 |
长 沙 |
14.8 |
7 |
重 庆 |
162.0 |
宁 波 |
18.5 |
济 南 |
14.2 |
8 |
天 津 |
159.5 |
济 南 |
15.3 |
天 津 |
13.4 |
9 |
武 汉 |
144.97 |
青 岛 |
15.1 |
重 庆 |
13.3 |
10 |
沈 阳 |
121.3 |
成 都 |
14.5 |
沈 阳 |
13.3 |
分城市(指省会城市以上)看,超过百亿元零售额的城市有17个,比去年多出6个,上海、广州、北京、成都、西安分别以350.3亿元、301.7亿元、267.9亿元、205.4亿元、205.4亿元位列前五名,上海市第一次取代广州市维持多年的餐饮“霸主”地位;增长率方面,上海、长沙、郑州、南京、天津、武汉、宁波等7个城市位居前七名;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看,西安、成都、大连、广州、郑州、长沙、济南、天津、重庆、沈阳等10个城市均超过全国平均值,作为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两市在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见表3)
二、2005年餐饮市场主要特点
2005年餐饮市场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连续15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161倍。主要特点:
(一)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居民外出就餐花费持续升高,全年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68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118.4倍;自“八五”以来,人均餐饮消费年均增长23.2%。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又比2004年多出100元,同比增长17%,并且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1个省份,其中超千元的有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等6个省份。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支出4160元,继续保持全国之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倍。(见图4)
(二)餐饮业贡献率大幅提高
2005年餐饮业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达到17.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根据1976年~2005年30年间的餐饮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前15年贡献率在2.19~7.21%之间,年均值约4.91%,从形态上看,属于缓坡慢起的变化状态;1996年~2005年的后10年则上升到10.72~17.41%之间, 年均值约16%,形态表现上,数据指标震荡上行,表明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从移动平均趋势线看,除2004年因经济普查结果调低数据外,未来两年贡献率指标仍将坡起扬头,继续上抬。
(叁)连锁经营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今年餐饮公司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行为逐渐减少,全国重点餐饮公司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改善,大型连锁发展尤其是直营连锁发展势头强劲,快餐、火锅连锁方式发展加快,团体供餐异军突起,休闲餐饮方兴未艾,餐饮食品不断增加,送餐外卖发展加快,公司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有关资料表明,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公司尤其直营连锁快餐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其中,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广东快餐的市场份额高达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与此相反,中、西部省市除四川外,仍以正餐为主;内蒙古、北京、重庆、上海等省份的限额以上餐饮连锁公司零售额已占当地餐饮业零售额的10%以上,连锁经营已经成为餐饮业做大做强的主导经营模式。
叁、2006年餐饮市场趋势展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增加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推动下,餐饮业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加快,餐饮经济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根据餐饮业发展模型分析,预计2006年我国人均餐饮消费支出将增长17.6%,达到800元;餐饮业市场运行将继续以1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全年将越过九千亿元台阶而直接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0亿元。
&苍产蝉辫;文章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