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收缩阵地”,半年关掉叁家店
12月10日,宁波红泥大酒店正式宣布停业,并以400多万元的价格协议转让给了宁波盛业大酒店。
据了解,这是今年红泥大酒店关闭的第三家店,今年下半年以来,萧山红泥大酒店、富阳红泥大酒店都相继关门。
亏损导致阵地收缩
杭州红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泥”)目前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餐饮公司,以经营杭帮菜为主,横跨浙江、上海、江苏,总营业面积达六万平方米,员工四千余人。
宁波红泥大酒店于2002年1月18日开业,营业面积近万平方米,拥有近50个风格各异的超大型景观包厢,这是红泥在全国开出的第十家连锁酒店。酒店主推以红泥手撕鸡为代表的近20道新杭州名菜,一度生意十分火爆。
但最初的一阵风头过后,红泥却陷入了价格战的尴尬境地,酒店连年亏损,三年不到就换了五任总经理,经营策略也不断转换,但形势始终不见起色,最后不得不关门了之。
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宁波红泥总投资达1800万元,单是屋顶霓虹灯的制作费用就花了150多万元,而开业以来总共亏了近800万元。这次转让只卖出430万元,红泥可算是亏大了。
“此前,萧山,富阳店也遭遇相同的问题,连年亏损是促使其关店的最主要原因。红泥旗下11家店,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只有南京、上海、杭州等几家店,其他几家的经营现状都令人堪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高层表示。
不到半年的时间关掉3家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昔日杭帮菜巨头的经营现状。据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行业发展部的许云飞透露,红泥在2002年全国餐饮业百强公司排名中排第29位,当时被誉为苏浙沪餐饮公司的“领头羊”;而到了2003年,红泥就被排在了41位,浙江省的“领头羊”则被排33位的向阳渔港夺得。
成本难以控制
谈到红泥关掉3家店之事,宁波市贸易局消费服务处李定荣处长分析说:“定位不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红泥花园大酒店的特色菜肴是‘红泥手撕鸡’,红泥砂锅大酒店的特色菜是‘本鸡砂锅’、红泥家常饭大酒店的特色菜是‘薄皮豆腐脯’,红泥的特色菜经常换,我们做餐饮的,有时候都搞不清楚红泥的特色菜究竟是什么。”宁波石浦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郝嘉泰表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像石浦就是专门吃海鲜的,想到张生记就想到老鸭煲,总不能想到红泥的时候,每个人头脑里各有一道不同的菜吧?”
问题不仅仅于此,内部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红泥面临的最大瓶颈,“餐饮规模不能过于大,否则很难控制成本。消费市场在不断成熟,消费半径在缩小,对餐饮的需求也在朝温馨化、特色化发展。红泥一直都是走大餐饮之路,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一块的投入比较大,负担比较重。”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副秘书长边疆表示。
据了解,宁波红泥大酒店最鼎盛的时候,光是服务类工作人员就有400多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到后期人员才慢慢压缩下来,但服务类工作人员还是有200多名,这部分的成本都太高了。”一位曾担任过宁波红泥大酒店老总一职的人士透露。
“不光一家店,整个红泥都遭遇到相同的问题,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管理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郝嘉泰表示。
内部管理遭质疑
“红泥的管理层中有不少是董事长的亲属。”红泥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记者了解到,集团总裁、南京红泥大酒店老总、宁波红泥大酒店最后一任老总以及配送中心的负责人,都是董事长张杭生的亲属。
“任何一家家族式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带来管理上的滞后。”边疆表示。“去年年底的时候,张的一个亲戚因为财务不清被开除。”一位熟悉内情的人指出。“民企采用家族式管理并不是坏事,在餐饮公司中,家族式管理是屡见不鲜的。有些部门必须用自己的亲信,这样是有好处的,比如说采购,可以帮助公司控制成本。”郝嘉泰说,“但管理层最好还是启用职业经理人,引用酒店管理公司机制,这可以很好地避免业主和家属之间的冲突。” 边疆表示,“餐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有自己的流程,在浙商网 · 红泥“收缩阵地”,半年关掉叁家店 餐饮中‘举贤不避亲’的情况很多,家族制度有自己好的方式,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人。”
记者与杭州红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总裁张坚取得了联系,她承认了今年红泥关闭了3家店,张表示,这是公司的内部调整计划,今年是红泥人才、资金积累的一年,明年会有新的扩张计划。作为一个公司来说,这是必要的收缩,公司内部的整合。但关闭3家店,与红泥的家族式管理是否有直接关系时,她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红泥在江苏仪征开的店,情况也非常微妙,业内普遍都不是很看好这家店的发展前景。”采访中,曾担任过宁波红泥大酒店的一位老总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