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洋快餐”及其他失去自然属性的食品。膳食不平衡是疾病的主要根源。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疾病。以“洋快餐”为代表的西方高脂肪、高蛋白质、高胆固醇、高盐、高糖和高调料的膳食营养严重失衡,热量太大,被国际营养学界称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全球十亿胖子,“洋快餐”功不可没。麦当劳原来的掌门人坎塔·卢波因心脏病猝死以后,2004年5月5日,刚接班的CEO———40岁的查利·贝尔又接受了肠癌手术。为什么呢?查利·贝尔这个人从15岁就在麦当劳工作,从小就吃麦当劳。二战以后,在崇尚速度和效率的美国,快餐迅速崛起。1955年,麦当劳在芝加哥诞生,肯德基炸鸡店在“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肯德基!”的口号下,与其他快美式餐店一起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20世纪末,全美国的快餐餐厅已经达到了12.8万家,占全美餐饮业的42.6%。1970年,美国快餐业的销售额只有60亿美元,到2005年,快餐销售额已飙升到1340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民众广泛接受美式快餐,美国肥胖人口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64%。快餐国家(Fast Food Nation)一书的作者Eric Schlosser指出:现在美国人花在快餐上的费用已超过在教育、电脑或购买新车上的支出。20世纪末,美国快餐厅达12.8万家,占全美餐饮业的42.6%。1999年至2002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显示:约65%的成年人体重超标,患肥胖症的比例达31%。律师、营养学家、医学专家、公众都一致认为,美国快餐业应对损害公众健康的事实承担重要责任。
1、放任“洋快餐”泛滥,将导致民族灾难!
2005年1月《华盛顿邮报》刊载了彼得•古德曼的文章——“快餐咬了中国文化一口”,文章指出:对28个国家的1.44万名成年人调查发现,在中国、41%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为35%。文章披露:麦当劳在中国105个城市有600多家分店;肯德基炸鸡店在中国则拥有1200家分店,2004年一年新开了270家分店,2005年开张200家。文章说:“中国目前约有两亿人体重超重,600万人肥胖。公共医疗专家认为,‘洋快餐’消费日益增多是造成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越来越多的首要原因。”
2002年9月公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74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2%,仅此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就有约1.3亿人!1991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者9400万,10年中男性发病率从20.2%上升到28.6%,增加了42%;女性则从19.1%升至25.8%,增加了35%!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年轻人群中更为严重:35~44岁的人群高血压病增长率男性74%、女性62%。营养偏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
近年,美国有个纪录片,名字叫《给我最大号》(Super Size Me),2004年5月中旬,纪录片《给我最大号》在美国上映。记录了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在30天内,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和饮料的结果,让美国人民见证美式快餐对健康的危害!
实验规则如下:
1.摩根·斯普尔洛克只吃麦当劳销售的食物与饮料;
2.不买加大套餐或者大号汉堡与饮料,除非服务员主动提出;
3.各地麦当劳所提供的菜单中的每种食物他都至少吃一次。
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他聘请了3位医生进行监督,并不断检查他的健康状态。在摄片之前斯普尔洛克身高1米9、体重不到84公斤,身体健康。实验进行两周后,医生发现他的肝脏严重损伤,三周后,由于检查发现心脏功能发生异常,医生建议他每天服用阿斯匹林,但遭到拒绝;一个月后、实验结束时,摩根·斯普尔洛克不仅血压大幅度升高,而且体重增加了11公斤。《给我最大号(Super Size Me)》这个电影在美国放映后引起了轰动。
1955年,第一家美式快餐麦当劳在芝加哥诞生;1974年,麦当劳在英伦三岛登陆;1987年首家“洋快餐”店落户京城,十年来,西式快餐纷纷进军中国,在各地越卖越“火”,并在各大中城市的黄金地段站稳了脚。来自西方的商业文化闯入中国,向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发起挑战,其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习惯的冲击绝不可低估。据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快餐市场的调查数据统计预测,两家著名的洋快餐店到2000年在中国的渗透力将达到每家分店平均每年接待60万名顾客。洋快餐“火”起来,捧场的是什么人呢?据调查,出入洋快餐店的顾客大多数是儿童,原因很简单:“洋快餐”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段大都以儿童为对象,简单的儿童游乐设施以及种种小礼物在吸引和打动着孩子们;“洋快餐”中的各色甜食也在引诱着儿童!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中肥胖人数明显上升,翻了1~2番。毫无疑问,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洋快餐”这类“三高”食品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洋快餐”造成的儿童饮食结构的错误导向遗害无穷!
2002年1月14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式快餐与变化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多体重超重的年轻人,更多的减肥诊所”。仅1986~1996年10年间,中国儿童肥胖人数就增加了1~2倍,在上海、北京、天津众多城市的减肥诊所,一个疗程的费用就超过600美元,但仍门庭若市。美国生产的减肥食品和药物成了热门货,当发展中国家还在与贫血、营养不良等“贫困病”斗争时,以“洋快餐”为代表的西方饮食文化大举登陆,造成“文明病”泛滥,而为治疗“文明病”,又要耗费国家巨大的财富!一边是在大吃“洋快餐”迅速肥胖;一边又在进口洋药、洋办法减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使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落空!当前许多地方政府误认为“洋快餐”的出现,似乎是开放的标志。因此听任“洋快餐”肆意发展,在首都北京的形势更为严重,长此以往,将会导致空前的民族灾难!此话绝非危言耸听!!!
2、“食以善人,食亦杀人”——“洋快餐”危及食品慢性安全
2006年5月29日,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和环境局发布报告指出: “增加鱼、水果、蔬菜的食用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可以挽救许多生命。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年造成13,000荷兰人因患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而死亡;肥胖每年使8,000荷兰人因患心脏病和癌症死亡。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与吸烟一样严重!荷兰大多数严重疾病和死亡病例都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这使荷兰人平均预期寿命缩短1.2年。”目前1600万荷兰人中约75%的人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推荐量,但年人均肉类消费达83~85公斤,比推荐量高50%。肥胖症使荷兰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0.8年。如果荷兰成年人体重降低3公斤,能够使因肥胖引起的疾病降低25%!”欧洲食品安全局局长科特尔说:这份报告将成为他们分析食品和饮食结构风险时的主要参考文件。因为仅仅保证食品安全是不够的,世界各国政府应当鼓励健康的饮食结构,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古人云“食以善人,食亦杀人”,说明由于食物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的食物其营养素成分含量各异;由于制作工艺不同,食品的化学成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合理地选择食物才可以得到百般裨益。“食品慢性安全”是指食品对各种慢性疾病和人体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有关评价标准如下:
1.食品对某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2.食品对某些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
3.食品对人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2002年2月15日,埃菲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中国传统深受西方风尚冲击”一文中说 “从战国时代以来的数千年中,中国的古老传统一直得以保存,但现在却仿佛屈服于不可抗拒的西方生活方式。从美国那里,中国模仿到的是最糟糕的东西——“洋快餐!” “洋快餐”具有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的特点。营养学家为其取了个绰号、叫“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由于吃一顿“洋快餐”,就相当于人体一天需要的热量。所以在国外“洋快餐”被称为“能量炸弹”,你可以想象,如果你们家的孩子天天吃炸弹,你说这孩子能好吗?“洋快餐”是1955年才在美国芝加哥诞生的,因为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的标准化,全球都是一样的,全都是垃圾食品。
3、“洋快餐”具成瘾性,可对思维素质造成伤害
2003年1月29日,伦敦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华盛顿大学内分泌学家施瓦茨对美式快餐(汉堡包、炸土豆片、炸薯条等)生物效应的研究发现,“洋快餐”可引起进食者体内激素变化,导致难以控制进食量。“洋快餐”具有成瘾性!这一具有爆炸性的发现表明:食用“洋快餐”导致发胖,绝不能简单归结为肥胖者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2004年11月6日的《中国食品报》刊载程昭寰教授的文章,指出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洋快餐”会损害少年儿童正在发育的神经通道,并对其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1999年有14%的美国青少年体重超标,是70年代的3倍;6~11岁的儿童中,体重超重者约13%,是20年前的2倍。美国约有20%的学校出售炸薯条、肯德基炸鸡、汉堡包、可乐、比萨饼。充斥校园的快餐食品使越来越多的儿童肚大腰圆。美国国会议员、消费者协会和家长们一致认为:“肥胖和吸烟一样,已成为了公众健康问题”,呼吁“把快餐赶出校园!”。作者在赴欧访问学者的经历中,见到国外的家长教育孩子拒绝美式快餐,城市管理部门不允许快餐店建在繁华的市中心,以减少快餐对居民的诱惑和危害。
4、“洋快餐”用的“氢化油”危害健康
“洋快餐”使用“氢化油”,其是将普通的植物油加氢饱和,成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由于不容易氧化(出现哈喇味),所以风味较好。起酥油、人造黄油、色拉油、“洋快餐”的油炸食品均含氢化油。氢化油中含38%左右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影响人类内分泌系统。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目前认为:在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当<1%的总热量才是安全的。
东西方传统膳食结构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国民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膳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国内有关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也非常滞后。然而伴随“洋快餐”泛滥,煎炸食品的消费量不断上升,美国最大的“氢化油”公司已经在苏州建立了巨大的合资公司,国内“氢化油”的产量迅速上升,造成国民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可以预计这一形势将会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
加拿大是世界上反式脂肪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为此加拿大国会责成加拿大健康署与加拿大心脏病与中风研究基金会联合成立专职小组,处理此问题。要求4年内在所有的食品中反式脂肪总量下降到总脂肪的5%以下,而植物油、人造黄油中的反式脂肪在脂肪总含量中下降到2%以下。丹麦营养委员会得出结论: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极大的危害,对胎儿体重和2型糖尿病也有不利影响。鉴于此,
2003年6月1日,丹麦政府制定严格的规定,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都禁止出售;从
2003年12月31日起,该规定又拓展到加工食品的油脂,且对丹麦和外国生产的食品都有效。美国政府2005年发布了新的健康饮食指南,也呼吁民众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洋快餐”用的“氢化油”是将植物油加氢而成,其含约38%的反式脂肪——自然界不存在的脂肪酸。由于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和不易变质的优点,通常被用来制作炸薯条、炸薯片,人造奶油(即所谓“植物奶油”)、起酥油、煎炸油、色拉油、人造黄油。各种西式点心——薄脆饼干、蛋糕(植物奶油)、曲奇饼、酥皮点心、面包、油炸圈饼、松饼、炸薯条、炸薯片中均含有反式脂肪。东西方传统膳食结构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国民对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S)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许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膳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有关研究也非常滞后,国内迄今未见有关反式脂肪酸膳食分布和安全评价的研究报道。然而伴随“洋快餐”的泛滥,国民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拿一张纸去买一包我们的中国点心桃酥,你拿回来这个纸就油了,如果你拿这个纸去买炸薯条,你试试它油不油?“洋快餐”用的氢化油有很好的风味,一般的天然脂肪吸收后七天就能够代谢排出体外,然而反式脂肪需要51天才能被分解代谢、排出体外,因此更容易造成肥胖。更可怕的是,它会使得有助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胆固醇(HDL)减少,却使容易导致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LDL)增加。长期食用反式脂肪会导致糖尿病、冠心病、新陈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对心脏的危害更大!所以它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现在大家知道你们吃的生日蛋糕,我到好多蛋糕店都去看过,我问他们,你们做奶油蛋糕用的是奶油吗?他拿出来一个纸盒子给我看,盒子上面的标签是“植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氢化油啊!前几年,美国在苏州合资,建立了规模非常大的生产氢化油的工厂,所以现在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已经全面进入了各地的饼屋,蛋糕店,“洋快餐”店,甚至许多餐馆。已经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饮食结构,非常的可怕。
据报道,美国对麦当劳薯条启用新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每份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从过去的
6克增加到
8克,整体脂肪酸总含量从过去的
25克增加到
30克。每份麦当劳炸薯条中不利于身体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叁分之一。美国与药物管理局(贵顿础)称,反式脂肪酸可增加人体“不良胆固醇”,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记者了解到,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是业通过微生物与氢化技术产生的人造植物油脂,即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或植物黄油。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人类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应为总能量的1%、或者更低,即每日摄取量不超过2克。现在美国反式脂肪摄入平均为总能量的为2.6%,明显超标。美国政府发布的健康饮食指南呼吁民众尽可能减少人造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因为人造反式脂肪被美式快餐业广泛应用。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统计,美国人平均 每年从食品中摄入2.1千克反式脂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推测,美国每年有3万个死亡病例与摄入反式脂肪相关。食品生产公司习惯于使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是因为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宜人的口感,特别是可以延长产物的货架期。而如果使用同等功效的食用油会大大增加成本。而在炸鸡、炸薯条中大量使用氢化植物油的快餐巨头肯德基成为首当其冲的被禁对象。有鉴于此,美国、加拿大、丹麦都已经对反式脂肪酸实施了强制性控制。2006年,美国立法要求每份含反式脂肪超过0.5克的食物都必须在标签上注明;纽约市立法要求从2007年开始,禁止餐馆使用人造黄油和植物乳化油,并且禁售含反式脂肪的食品!
由于在纽约有2.4万家餐馆,该项禁令的通过可能会在全美产生连锁效应。美国的肯德基连锁店也已经被迫禁止使用氢化油,2006年10月30日,美国5500家肯德基连锁店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停止使用氢化油。而中国的肯德基连锁店到现在还否认他们使用氢化油。
5.国内市场大量含有反式脂肪酸
光明牌的植物黄油在配料表中有“由天然植物油精制而成,其主要配料为植物油脂等”。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中含量很少,人们平时食用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基本上来自含有人造奶油的。比如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等。只不过反式脂肪酸的名称不一,一般都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为人工黄油(奶油)、人造植物黄油(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或植脂末等不同名称。康师傅蛋黄饼干的配料为精炼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等;雀巢咖啡伴侣,其主要配料包括食用氢化植物油。配料中出现“氢化”字眼的产物,均含有反式脂肪酸。
由于反式脂肪酸对的危害大,美国自2004年1月起,已强制要求所有生产商,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过2%。加拿大政府也要求在预包装的标签上需要标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并鼓励使用替代品替代高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氢化油。
中国麦当劳餐厅在其声明中称麦当劳中国内地餐厅炸薯条使用的是橄榄油,因此麦当劳供应的炸薯条不含反式脂肪酸。然而,麦当劳公司第二天又发出紧急通知改口:称声明中的“橄榄油”是错误的,应改为“棕榈油”。他们的解释是翻译错误所致。
6.“洋快餐”因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被起诉
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于
2002年4月24日公布了瑞典食物安全机构“国家食物委员会”完成的研究:发现炸薯片、炸薯条、汉堡包等食品中含大量丙烯酰胺(补肠谤测濒补尘颈诲别)。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滨础搁颁)将丙烯酰胺列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其可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美式快餐的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高出规定标准约100倍。长期低剂量摄入丙烯酰胺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绪波动、记忆衰退、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有出汗、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症状。丙烯酰胺能使动物患生殖系统癌症。2005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以确保食品安全。随后,我国卫生部也发出公告,建议改变不良的膳食习惯,减少丙烯酰胺的潜在危害。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淡淡的咸味,还有嚼在口里“喀吱喀吱”的轻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 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嘴里嚼着薯片或薯条,成了20世纪60年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批评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沙发土豆文化”。日本还专门有一种“potato chips bar”,主要供应啤酒和薯片。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兼劳动部)研究表明,从薯片中检验出高浓度的被认为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进行此项研究的契机则是半年前瑞典政府公布的研究结果,瑞典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如果进行烧烤油炸等烹调处理,会导致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召开专家会议讨论对策协议:以油炸土豆食品为日常零嘴的英国、法国、美国等纷纷行动,进行试验和检测,结果全都得出肯定的结论。日本行动稍慢,但是检验结果同样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一时间,全世界弥漫了一股恐惧的气氛,而更多的消费者则对这一男女老少喜爱的休闲食品产生了动摇。
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危险程度的5级分类中,丙烯酰胺被列为第2级,致癌性相当高。但它至今从没有与食品搭上任何关系,因此,突然间从人们最熟悉的食品中检验出这种物质,人们的吃惊和所受到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的食品部长就毫不掩饰其吃惊:“太意外了。在人们想都不会去想的东西里面,竟然含有想都想不到的化学物质,这是全世界的科学研究者都没有想象到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5级分类中,最危险的是1级,属于确认的致癌物质,其次是2A和2B级,具有较高的致癌可能性,3、4级基本上对人体无害。这其中,1级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香烟、镉元素等;2A级的有丙烯酰胺、用作木材防腐剂的杂酚油、汽车排放的废气、苯并芘(煎焦的鱼皮中含有)等;2B级的有氯仿、咖啡因等。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所以也可以说,吃薯片等于吸入汽车的废气。用老鼠做的动物实验发现,以1千克体重摄入2毫克的比例,持续喂食丙烯酰胺,结果老鼠相继患上了肺癌或乳腺癌。将这一比例换算到人的身上,假设体重60千克,相当于每天摄入120毫克的丙烯酰胺。检验中发现含丙烯酰胺成分最多的炸薯片,1千克中约含有3.5毫克。其次是丙烯酰胺可直接对DNA造成伤害、具有遗传毒性,而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无法排除其致癌的可能性。因此,“如今的儿童们从小就食用薯片,日积月累的话,其后果很让人担忧。”
2005年8月27日,《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加州首席检察官比尔·洛克耶对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温狄在内的9个快餐连锁店提起法律诉讼。因为这些快餐公司违反了加州法律,该项条款(65号动议)要求在接触已知致癌物时,应预先得到警告。之所以要针对炸薯条和炸薯片起诉,是因为它们含丙烯酰胺量非常高。检察官要求:快餐公司必须在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的外包装上注明该食品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并标明其含量。
7、“洋快餐”的导向使肉类消费剧增,危及民族生存!
“洋快餐”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段大都以儿童为对象,在“洋快餐”诱导下,儿童饮食结构发生的错误导向遗害无穷!许多家长向我们抱怨说:“我们的孩子吃“洋快餐”都变成了肉食动物了,一顿不吃肉都不行!”
1988-1998年中国肉食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达人均46公斤/年,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量的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之首,猪肉消费量则名列世界第一。 根据2005年初新华社报道的国家商务部提供的信息:目前中国居民猪肉人均占有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达到
33公斤/年,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肉类中,牛、羊、禽肉占了37%,农村人均消费的肉类中,牛、羊、禽肉占了21.5%,分别比199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餐饮业的社会肉类消费量为1000万吨,而居民家庭总体肉类消费量则达到了2800万吨。我国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的比值从1981年的2.17,下降到1991年的1.97,2003年又进一步下降为1.83。从肉食消费的增加来看,似乎标志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单纯以肉类消费来评价营养状况是短视的,从生态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过量肉食危及民族生存!
生产一斤猪肉和禽类需投入5倍和3倍的粮食,一亩地用来养牛能生产
1磅动物蛋白质;而种黄豆可生产
17磅优质植物蛋白;吃肉比豆类需要土地多16倍。 家畜养殖业的耗水量是种植蔬菜、谷类用水量的8倍,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亚于工业污染。 “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生态食物链,人类传统的农牧业自然养殖,根据动物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进行喂养;饲料是植物性食物,粮食、牧草、蔬菜等。畜牧业的集约化,工业化生产为了达到大规模、快速、批量生产肉类的目的,想尽办法提高牲畜的养殖速度与产量,办法都是从饲料入手。一、是添加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以达到刺激生长与抗病的目的;二、是将宰杀后的牛羊的骨骼、内脏、血液等制成饲料,以及添加鱼粉等动物蛋白质,即所谓配合饲料饲养牲畜和鸡等家禽类。美国参议院《营养与健康特别委员会》主席麦戈文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营养问题或者说营养不平衡、营养过剩,营养质量已成为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首要问题。今天的危险已经不是脚气病、糙皮病或坏血病。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要比这微妙,可怕得多。千百万美国人塞进肚子里的东西很可能使他们患肥胖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一句话,会慢慢地致命。”
8、全球抵制美式“洋快餐”
当前全球都在抵制垃圾食品。为了防止儿童肥胖蔓延,2004年11月15日英国政府发布了《公共卫生白皮书》,禁止电视台在晚6时到9时的黄金时段,播放“垃圾食品”的广告。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发现,约70% 4 至15岁的少年儿童在晚上6时到9时之间看电视。英国医学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下一代英国人中的40%都可能患肥胖症。 2006年,继美国政府出台规定,封杀中小学校园中的垃圾食品后;英国政府在5月19日也推出新的营养规范,规定中小学生的午餐中至少必须搭配2份蔬菜水果。同时限制薯条等油炸食品。 泰国卫生部促进健康办公室2006年6月18日发起“弃绝垃圾食品”宣传活动,号召青少年拒绝“洋快餐”与膨化食品,从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目前泰国约有20%的青少年患“肥胖症”。而对泰国市场上700种儿童食品的检查发现,90%以上的糖分超标,脂肪含量更是惊人。经常食用这些食品会导致儿童患“肥胖症”和糖尿病,尤其是炸薯片和鱼干类食品。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 赵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