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为“吃喝”发愁
每100个英国人中,就有6人营养失调。对于身处发达国家之列的英国,这个比例实在令人震惊,也让英国人开始为“吃喝”而发愁了。
英国《独立报》5月6日披露,英国营养失调病例在过去5年间增长了44%,例如英格兰地区的医院确诊病例从2002年的2729人升到了2006年的3931人,而实际上还有更多患者并未去医院就医。照此估计,目前全英国有360万人营养失调,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四肢萎缩、腹部水肿等症状。而且,营养失调出现在各个年龄段,连孕妇和新生儿也不例外。据英国营养协会估计,英国每年要投入73亿英镑(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治疗营养失调。
英国科学家表示,导致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英国人摄入盐、糖、油太多,而新鲜蔬果摄入不足。而且英国人对超市出售的成品或半成品食物越来越依赖,然而这些食品往往只追求口感而不注重营养。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6日报道,过去30年来,英国所谓“健康食品”的含糖量增加了1倍,这也是导致英国人营养失调的一大原因。例如凯洛格公司一种号称“低糖”的早餐麦片,从1978年的每100克含糖9.6克变成了现在的每100克含糖17克,其他如全麦面包等的含糖量也都有所上升。此外,为了吸引顾客,很多超市的蔬果食品中也被添加了糖。这都使英国人吃糖越来越多。
在检讨自己饮食模式时,许多英国人把不良习惯归咎于社会,指出快餐生活方式是现代生活的衍生品,亲自在家做上一桌丰盛美食竟成为许多人周末甚至是节日时才有的隆重仪式。还有人指责食品和餐饮行业没有把好质量关。而业界则称自己无辜,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是上帝,上帝的口味决定产物走向,他们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英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英国食品标准局曾在2004年发起“全民减盐运动”,呼吁成人每天盐摄入量由9.5克减为6克,并在2006年出台了食品行业自律性减盐指标。目前,食品标准局正在酝酿以法律形式限制食品中的含糖量。不过,很多英国人对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看好。
此外,5月8日的《每日邮报》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英国人饮食上的问题。据英国一个专家团调查,英国11—18岁青少年中,有40%的人每天喝水不足1.2升,这比英国政府推荐的标准低了很多。该专家团表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方便而卫生的饮水来源。虽然英国政府规定学校一定要随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饮用水,但很多学校敷衍了事,有的根本不提供饮水设备,只提供不够干净的泉水和自来水。它们的理由往往是缺少资金改善饮水条件。
《生命时报》 ( 2007-05-15 第02版 )